物联网时代,“联网”一词不再稀奇。世界知名互联网观察者凯文·凯利曾表示,世界上每年要生产出十万亿件物品,终有一天,每一件物品都会携带一片薄薄的芯片。如今,海尔将这枚“芯片”装在了“食物”身上。
9月13日,海尔在北京举办2018 海尔智慧家庭食联生态发布活动会,发布智家定制品牌战略和食联品牌战略,不仅首次提出符合物联网时代的健康美食解决方案膳食定制方案,食联定制布局也首次体系化发布。作为海尔智慧家庭的重要一环,食联网不仅为用户“定制健康”,更为食品全流程“定制方案”,将掀起食品需求端、供应端的两大变革。
物联网时代加速到来,经过云计算、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,智慧家庭领域的产业瓶颈已不再是某项技术,而在于生态体系的建构与融合。
此前,海尔代表中国的智慧家庭站上世界舞台。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(IAIT)理事会主席Thomas Nolting在德国IFA展点赞:“中国海尔的智慧家庭在全球领域来看都是创新的,代表了行业创新趋势。”
海尔智慧家庭发布的“4+7+N”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,解决了传统智能家居行业产品难互通、不主动、未成套、服务碎片的痛点。如今,食联网、衣联网、空气圈水联网、空气网等生态圈持续完善壮大。
食联生态作为海尔智慧家庭战略的重要一环,是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美食服务平台。基于厨房场景中枢“冰箱”,实现冰箱与烤箱、油烟机等厨房电器的互联互通,为此前海尔“智慧厨房圈”版本。如今,海尔在家庭内场景互联互通基础上,接入营养师、农场、生鲜冷链等7大类上百家资源方打造的食联生态平台,可以看作“食联网”生态版本。
半年报显示,2018年上半年,青岛海尔智能冰箱市场占有率47.33%,是第二名的2.04倍;食联网生态圈链接七大类、400多家资源方,生态收入同比增长20倍。海尔率先提出要构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,阶段性成果也反映了食联网生态模式的成功落地。
产业界的数字化颠覆与转型可谓当前世界大趋势之一,影响着全球GDP总量三分之二的企业。因此,“路”的选择关系整个经济社会发展,海尔冰箱踏准时代节拍,以“食联网”下出了一步先手棋。
在海尔打造的食联生态圈中,海尔接入营养师、农场、生鲜冷链等7大类上百家资源方,包括食联网数据中心、健康指导服务方、家庭健康方案提供方、安心食材提供方、智慧购买平台、厨房智慧电器供应方。
相关负责人介绍,食联生态平台上各资源方相互协作,为用户提供健康美食解决方案。例如,营养师等资源能定制个性化健康营养膳食及专业的健康指导方案;农场、生鲜冷链等资源可让用户享受到安心食材直供体验;智慧家电的智慧存储以及互联互通功能,还能为用户提供食材智慧便捷烹饪体验。
“这不仅是海尔冰箱在物联网时代的一次革新,也是传统相对割裂的食物链上各资源方的一次物联网革新。”海尔相关负责人表示,从“食物链”到“食物圈”,或将引发食物供应一端的全流程变革。
而从概念提出到实践落地,海尔率先实现从“卖家电”到“定制智慧方案”的变革。这背后,是因为在大规模定制平台COSMOPlat上,聚集了研发、制造、模块商等资源。
“海尔食联网不仅让我们离用户需求更近、收益更大,未来也希望能够借鉴海尔的生态模式促进行业发展。”相关资源方表示。
网上订餐成为人们的生活新方式。业内人士预计,2017、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将分别达到3.01亿和3.46亿。外卖文化发展如此迅速,难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下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”的理念已经过时?其实不然。
网上另一份调查报告给出了答案——不是不做,是不会做。调查结果显示:51.58%的年轻夫妻两人都不会做饭;下班后74.46%的人会选择去父母家蹭饭;10%左右的年轻人选择叫外卖或出去吃。海尔食联网此次发布会现场的“挑战300500胃”活动,便是要将“你找食物”的现状改变,根据需求和健康状况量身定制,成为“食物找你”。
现场,用户与东方卫视顶级厨师首季冠军魏瀚的“烤羊排比赛”呈现出了食联网的健康烹饪定制方案过程。海尔食联网依据用户购买的食材,推荐相应的健康菜谱,通过智慧冰箱将菜谱传送给烤箱、烟机、灶具等,实现一键智慧烹饪。
“从美食家的身份,我选魏瀚的作品,从消费者的身份,我更愿意买卖个智慧厨房放家里,毕竟不是每家都能请得起厨师的,尤其是像魏瀚这么出色的厨师。”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美食顾问董克平老师评价。
在海尔为用户构建的健康食材食联健康方案中:用户购买食材前,可在冰箱终端屏幕上浏览食品溯源信息详情页,了解到食材的品种、种植养殖、采收加工、检验检疫等前端溯源信息;购买食材过程中,可通过溯源信息平台,查询到食材的物流运输、中转仓库等信息,形成食材购买全流程透明可视。
在“人单合一”模式指导下,食联生态以食联网云平台为承载,用户为核心,资源方为伙伴,食联网数据中心为大脑。用户在享受资源方所提供的健康美食服务的同时,食联网数据中心通过归集数据,不断自学习迭代,引导资源方不断优化升级,提升自身竞争力及用户服务体验。